https://specialeduelearning.moe.edu.tw/info/10000122
1.曉華有過動特質,而且不太聽得懂目前班上課程內容,常常在老師講課中離開座位跑來跑去,當老師以口語制止他離開座位時,他就會嗆老師、罵老師,讓老師不得不請特教老師把他帶離開教室,去學習中心休息。「離開座位」這個行為的功能可能是
以上皆有可能
2.「逃避」這個行為功能代表行為後果對於個體的意義是
行為獲得負增強
3.描述「行為先兆」的語句之主詞通常是
學生自己
4.若是透過「訪談」就可以寫出標的行為的「功能行為評量摘要表」,而且有信心那是對的,可以直接開始研擬介入計畫嗎?
可以
5.下列有關「ABC行為觀察紀錄表」的敘述何者正確?
以上皆是
6.曉華有過動特質,而且不太聽得懂目前班上課程內容,常常在老師講課中離開座位跑來跑去,當老師以口語制止他離開座位時,他就會嗆老師、罵老師,讓老師不得不請特教老師把他帶離開教室,去學習中心休息。
「嗆老師、罵老師老師」這個行為的功能可能是
逃避老師的糾正
7.在資料蒐集工具中哪一種工具明列「遙遠前事」這個資料?
FACTS-AB
8.曉華有過動特質,而且不太聽得懂目前班上課程內容,常常在老師講課中離開座位跑來跑去,當老師以口語制止他離開座位時,他就會嗆老師、罵老師,讓老師不得不請特教老師把他帶離開教室,去學習中心休息。
請問在這個事件中,嗆老師、罵老師,老師這個行為的立即前事是
老師抓住他制止他
9.曉華有過動特質,而且不太聽得懂目前班上課程內容,常常在老師講課中離開座位跑來跑去,當老師以口語制止他離開座位時,他就會嗆老師、罵老師,讓老師不得不請特教老師把他帶離開教室,去學習中心休息。
「離開座位」和「嗆老師、罵老師老師」這兩個行為的屬於
兩個獨立的行為
10.功能行為評量可分為簡易功能行為評量、完整功能行為評量、功能分析。這一分層的依據是
資料蒐集工具的性質
11.如果學生同時具有許多個行為問題,要如何選擇與確認標的行為?
由團隊透過討論後決定
12.請問如果特殊教育學生出現作勢跳樓的行為,但是校內尚未進行初級預防的介入,那可以進行次級預防或三級預防的介入嗎?
校內老師形成共識就可以
13.通常讓一個學生的行為重複出現,也就是維持住行為的事件稱為
後果
14.小明是一個自閉症學生,他有數次試圖把同學從盪鞦韆、溜滑梯上拉下來,都被及時制止,可是今天他趁老師沒注意,把同學從溜滑梯的斜坡上拉下來。導致同學受傷送醫。老師們覺得他的行為相當危險,且屢勸屢犯,決定先不轉介專業支援團隊,但是幫他擬訂行為功能介入方案,由校內組成團隊進行介入輔導。請問小明屬於哪一層級的個案?
次級
15.以下對於「期待行為」的敘述何者正確?
在訪談時,就要從受訪者的觀點蒐集到這個資料
學生的問題行為雖然讓相關人員相當困擾,可是對他自己來說,那是他因應環境要求的方法,是有意義的,這個意義就是
行為功能
16.所謂「死人原則」是指
死人沒辦法表現的行為才能當作標的行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