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.郭老師以行為功能評量分析真真打人的行為功能,發現真真是藉由打人逃避他人的關注。郭老師想訓練真真以正向的「替代行為」取代打人的行為。請問下列哪一種行為較適合作為有人找真真互動時,她可表現的替代行為?
真真可向對方說「我有事要先離開」

2.大明每次要到科任教室上課,就會情緒激動大聲喊叫:「我不要去、那又不是我的教室」,導師通常需要花一節課的時間在原班教室勸說大明。以下哪一個目標較適合作為行為功能介入方案的介入目標?
需要轉換教室上課時,大明大聲喊叫的行為能夠減少至一天二次以下

3.關於行為功能介入方案的內容與處理原則,下列敘述何者「有誤」?
特教教師應優先處理個人因素,環境因素因過於複雜故須由相關專業人員協助介入

4.特教老師針對阿美的行為完成行為功能評量後,提出行為摘要如下:「美術老師通常交待阿美進行勞作時,阿美就會以口語和手勢挑釁老師,每次老師都會請她去輔導室冷靜,阿美會在輔導室待到下課才回教室。」
老師決定教導阿美在老師交待工作時適當地表達需要短暫休息,或是請老師協助調整工作。當阿美要求休息或調整工作時,老師就讓她休息3分鐘或幫她調整。請問老師採用哪些策略來因應阿美的挑釁行為?
行為教導+後果策略

5.當同學嘲笑東瑋,他會以口語和肢體攻擊嘲笑他的人,之後同學就會離開去跟老師告狀。針對東瑋的行為功能介入方案策略,下列何者最為適當?
同時教導同儕與東瑋適當的互動及回應方式並增強其適當的互動

6.張老師為資源班某位學生插嘴的行為問題執行行為功能評量,發現學生的行為問題在不同的情境中分別有「獲得注意」與「逃避活動」此二種功能。接下來張老師要幫學生擬定行為功能介入方案,請問下列哪項敘述較為正確?
將因應二種行為功能的介入策略分列為二個介入方案

7.羅老師是資源班的老師,目前剛參與處理導師轉介的一位身心障礙學生之上課離座行為,依據「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處理架構」,請問羅老師應優先採取下列哪一個處理方式?
先確定學生IEP上所列的各項學習調整是否有落實,以及是否需再進行額外調整

8.老師發現如果大琳早上來不及吃早餐,當天上課時大琳的分心行為會更嚴重,無法完成課堂的學習單。請問老師針對大琳吃早餐所擬定的介入策略是屬於以下哪種策略?
背景因素緩和策略

9.關於行為功能介入方案的敘述,下列何者「錯誤」?
著重使用後果策略以預防行為問題發生

10.大中為高二的學生,專注力與識字皆有顯著的困難,目前於普通班接受特教服務。上國文課時每當老師叫大中朗讀課文,大中就會表現搞笑的行為或製造噪音。
特教老師想邀請相關人員一起討論大中的行為功能介入方案,請問老師應邀請下列哪些人員參與討論?
國文科教師、家長、大中


11.特教老師針對阿美的行為完成行為功能評量後,提出行為摘要如下:「美術老師通常交待阿美進行勞作時,阿美就會以口語和手勢挑釁老師,每次老師都會請她去輔導室冷靜,阿美會在輔導室待到下課才回教室。」針對前述行為摘要,下列敘述何者「不正確」?
老師交待的勞作是背景因素

12.關於行為功能介入方案的內容與處理原則,下列敘述何者「有誤」?
特教教師應優先處理個人因素,環境因素因過於複雜故須由相關專業人員協助介入

13.大中為高二的學生,專注力與識字皆有顯著的困難,目前於普通班接受特教服務。上國文課時每當老師叫大中朗讀課文,大中就會表現搞笑的行為或製造噪音。依據大中的現況描述,特教老師所選擇的下列哪一項「前事策略」較為適當?
建議家長與醫師討論評估是否須用藥改善專注力

14.大龍經常在老師講課時插嘴、搶話。老師在課前和他約定,如果有做到「一節課發言/回答問題最多四次,且發言內容要與課程內容有關」,則一節課可獲得10點,點數可跟老師換取喜歡的活動。老師請大龍將約定的表現寫在卡片並貼在桌上以提醒自己。請問老師使用的是下列何種策略?
前事控制策略

15.老師發現如果大琳早上來不及吃早餐,當天上課時大琳的分心行為會更嚴重,無法完成課堂的學習單。對於大琳上課的分心行為,除了處理吃早餐的問題之外,老師可能可採取哪一項策略,以「預防」分心行為出現?
幫大琳圈出學習單上簡單的題目請她先做

16.依據行為功能評量的結果,林老師認為大隆在小組討論時摔東西可能是為了獲得注意。下列何者較「不適合」做為大隆行為功能介入方案的內容?
當大隆摔東西的時候,請組員口語提醒大隆「不能摔東西」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in162 的頭像
    tin162

    xusi的部落格

    tin1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